中国的所有地理信息。
二、中国经纬网地图
最西端:X河帕米尔高原(730E)最东端:黑龙江主航道中线与乌苏里江(1350E)交汇处,东西长5000多公里。
最北:黑龙江省主航道最南端(540N)漠河以北:曾母暗沙(40N)南北长5500多公里。
要求:记住900E,1000E,1100E,1200E,1400E经过的山脉和地形区域。
经过北纬200度、300度和400度的山区和地形区。
北京(北纬400度,1160度)
周边国家:陆地朝鲜、俄罗斯、蒙古、哈吉、塔巴、印尼、印尼、锡、丹。
缅甸、老挝和越南隔海相望。
东部的韩国和日本,南部的马文和印度尼西亚。
东南部有一个菲律宾。
三、中国行政地图(34个省级行政区和行政中心,简称,部分省份的形状,可以简单绘制个别特殊省份的轮宽图)
简称“三字经”:北京、天津、上海、黑、冀辽、内蒙、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
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西藏,琼,重庆,台湾,香港,澳门,我的祖国是一个好国家。
四、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1.划分依据:地形和气候。
2.三个自然区域的分界线及其各自的特点。
东季风区:海拔低,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一般高温多雨;冬季,在蒙古北部和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下,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每年5月登陆我国东南部,6月5438+10月离开。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稍晚,6月中旬至7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出现梅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现伏旱。这个时候不利于这个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台风带来了大量的降水和一些损失。
植被以森林为主(北部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南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为流出河,主要由地表补给。
人类对这个地区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除少数地方自然植被不复存在外,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海拔较高,但差异显著。吐鲁番盆地艾丁湖水面低于海平面155米。
地处欧亚大陆,远离海洋,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中潮湿气流被山脉阻隔,难以深入,大陆性明显,气候干燥。全年的温度每天变化很大,而且多风,尤其是在冬天和春天。
由于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惠泽和地形的抬升,X河西部降水较多,局部地区达到600毫米。
大部分植被是沙漠(骆驼刺、芨芨草、仙人掌等。,而且绿洲地区有许多胡杨等。),还有一部分是草原,尤其是东部地区草高草茂。
大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河流主要由季节性雨水和高山冰雪融化的水补充。伊犁河在西边流入巴尔喀什湖。额尔齐斯河在北部流入北冰洋。
这个地区畜牧业发达。还有著名的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和宁夏滩羊。
青藏高寒地区
平均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地势高且天气寒冷,保温效果不明显,气温低,冻土分布广,太阳辐射强,风力大。
植被主要为沙漠、草地和高山草甸灌木,南部边缘谷地加横断山区为小面积森林(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潮湿气流影响)。
西北地区寒冷干旱,多在流入地区。藏北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生活着非常珍贵的藏羚羊。东南部冰川湖泊众多,河流及其发源地众多。从北到南分别是黄河、长江、雅砻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
该区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出现山地森林-高寒草甸-高寒草地-高寒荒漠的水平变化。该区山地垂直分异明显,喜马拉雅山可分为七个自然带。
3.三个地区的内部差异。
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主要表现为热力差异)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积温32000℃-35000℃,寒温带季风气候。地表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有黑土和各种春小麦、大豆、高粱、甜菜。每年一次。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积温35000℃-45000℃,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地表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黄壤盛产冬小麦、棉花、花生,一年收获三次或两次(旱地)。
华中亚热带湿润区:45000℃-7500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有多种水稻、油菜、棉花、红薯,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一年两到三季作物(水田),出产淡水鱼、菱角、莲藕等水生植物。在四川盆地的一些地区,也生产甘蔗、桑树、蚕桑和柑橘。长江以南广大丘陵广泛分布有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壤重,适宜种植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这一地区因为长期的乱砍滥伐和陡坡开垦,被称为“红色沙漠”,一些裸露的红壤丘陵已经成片流失土壤。
华南热带湿润区:75000℃以上,属热带季风气候,以热带季雨林为主要地表,砖红壤、水稻和多种热带经济作物(椰子、龙眼、菠萝、香蕉、荔枝、可可、咖啡、油棕等。),一年收获三次。珠三角也适宜种桑养蚕,粤、闽、台、琼盛产甘蔗。海南岛、雷州半岛和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柑橘是中国南方最丰富、分布最广的水果。
南方矿产:种类很多,多为有色金属,但一般很少,尤其是能源矿产(如石油、煤炭),水能丰富。为了解决能源短缺,兴建了许多水电站和三座核电站(秦山(浙江)、岭澳(广东)、大亚湾(广东)。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东西差异(主要表现为水分差异)
植被自东向西可分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其中大兴安岭大致为400mm等降水量线,贺兰山大致为200mm等降水量线。
三大经济带(东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带)
分类标准:经济发展水平,东部地区面积最小,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
原因:自然原因从我国的自然差异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气候湿润,雨热同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势低平,更有利于开发利用。而中西部地区多为高海拔干旱或高寒地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地理上,东区面朝大海,航运开放便捷,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而中部和西部远离大海,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海拔高,水资源少,矿物质丰富,能源充足。
社会经济原因:(1)东南沿海现代工业起步早,经济相对发达;(2)东部地区的人思想比较开放,面对经济竞争有很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3)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比较优,二三产业比重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比较高,生产力水平比较高。但是,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4)东部是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沿海地区。它首先接受了海外的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管理方法,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大,工业基础薄弱;人们观念保守,文化教育落后;生产力水平低;引进外资少,但随着西部大开发,前景可观。
东部经济发展优势: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区(辽宁中南部、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中国主要农业基地(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国海水产区等。);交通便利;经济国际化程度很高;具有高科技文化水平的优势;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优势:面积广阔,能源矿产资源优势明显(山西煤炭基地、X新疆等西北地区石油、四川天然气丰富);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糖产区和天然林场、牧场;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比较发达(哈尔滨、武汉、太原、包头、大同、郑州、洛阳、长沙、株洲、成都、重庆都是重要的工业城镇);交通运输主要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发展边贸有很大优势,各种资源丰富,特别是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中国西南地区水力资源丰富。
东部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能源和原材料不足,北方省市淡水资源短缺,部分人口密集地区环境污染;主要河流下游汛期防洪形势较为严峻。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铁路运力不能满足山西能源基地煤炭运输的需要;黄土高原的大量水土流失;中国东北过度砍伐森林;黄河中下游河床持续淤积引发的潜在洪水危机;长江中游的洪水;长城沿线的沙尘暴。大部分地区工农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教育不发达,交通设施和手段落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化;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困难阻碍了经济发展。
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沿海的地理优势(外引内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生产;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加强东西交通走廊建设;搞好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宜林则宜林宜草,宜旱则旱)(南水北调、三北防护林等)。).发挥沿边优势,发展边境贸易;重点逐步开发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上游的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充分发挥三线建设的基础和能力。
东西部协调发展:结合东部地区的资金、科技实力和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可以将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材料消耗、运输能力大的企业从东部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也可以将中西部地区适合当地加工的农牧产品加工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这些都离不开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有***6个轨道平面,所以确定位置至少需要3颗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