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凌风在香港的阅读和销售生涯
你曾经花了很多钱吗?我也很失望我没有钱
战后,香港各行各业萧条,书业一片萧条,许多书店关门。叶凌风得到了新加坡富商胡文虎投资的香港《星岛日报》的主编和副刊《星座》的职位。加上这些收入和其他贡献,她要照顾七八个孩子。
1950春节前夕,星岛日报因今年盈利约70万港元,决定多给员工一个月工资作为年终奖金。这是星岛日报第一次如此慷慨。
为什么叶凌风在日记中多次记录这样的事情?因为他除了养家糊口,还需要很多钱买书。
叶凌风的日记证明,香港的必发书店、陈冲书店和哈里斯书店是他最喜欢去的三个地方,其中叶凌风的必发书店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
别发书店,中国近代书店史上值得铭记的出版机构,19世纪由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英文名Kelly &;沃尔什早年在伦敦、纽约、香港等国际大都市都有分店。
香港别发书店以经营艺术类书籍闻名海内外,这正合叶凌风的胃口。陈冲书店成立于1918。
两家百年书店历经沧桑依然存在(发行后被收购,更名为必发图书)。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香港买书的时候去看看。
1947+10月,叶凌风已经收藏了大大小小四五百幅西方彩画,但他仍然觉得不满足:“毕加索的画至今无人买,也是一个遗憾。最近让另一家书店订购。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到。”
当时,叶凌风有近10幅从各地剪下的毕加索画作的彩色复制品,但他仍极为不满。叶凌风读了这本关于毕加索绘画的书。
经过两个多月的漫长等待,Biefa书店终于送来了《毕加索——艺术五十年》和另外两本艺术书籍,售价96港币。叶凌风拿不出来,于是向《新生晚报》借了100元用于支付。
对于一个读者来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买到自己喜欢的书。在叶凌风看来,这本毕加索绘画集是“介绍毕加索作品的最佳书籍。看完果不争气”“深夜读完是最近唯一的乐趣”。
叶凌风非常愿意买书。
早在1946年3月,他在研究清代文字狱时,就了解到故宫博物院曾出版过清代文字狱档案。他认为这是自己必读的书,于是在7月份出资2万港币委托戴望舒在内地购买。
1947 65438+10月,戴望舒告诉叶凌风,他已经买了《大义凛然录》和文狱的档案,但他提出要交换叶凌风的《太平玉兰》,叶凌风二话没说马上送来七包《太平玉兰》。
一个读书人最可悲的是,发现一本好书就羞愧。
1947年3月3日,叶凌风像往常一样走进比发书店,看到两种画(荷兰画派Bruegel)和最新的战前港市地图,很兴奋,但结果是“最近挺缺钱的,买不到,很失望”
4月5日,在别发书店,叶凌风对一本在国外出版的关于中国古玉的书爱不释手。按这个价格,它值20美元。“我暂时不会对此感到失望。”。
当你有钱的时候,你会毫不犹豫地花很多钱。手头不宽裕的时候,拿不出几十本书。买书的路上难免留下遗憾。
1949 9月19日,叶凌风再次去哈里斯书店,发现前几天企鹅版系列《原始艺术》还有几本新版本,但一本也不剩了。我不禁感到有些失望。如果我有钱,我就不会这样了。
然而,叶凌风是叶凌风。在香港书店,他可以赊购书籍。比如,1947年4月7日,在哈里斯书店,美国记者福尔曼的《红色中国报告》和另一本民本总* * *要45元,他却不付钱就拿走了。
叶凌风能有这样的待遇,是因为他的名气和信用。在战后的岁月里,不要把书送到书店、陈冲书店和哈里斯书店。叶凌风已经赊账买书了。在他的日记里,不时可以看到“未付款”、“还书”等字眼。
这些书店和叶凌风是幸运的,并不容易吸引像叶凌风这样的名人。不容易落入金钱的法眼。他们一起出生,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艰难与尴尬,也传达了当时世界的淳朴幸福。
读书有多被抛弃?我曾经每天写6000字。
读书人的职责就是买书,看书,写书。简而言之,读书和销售是他的职业。读书人的通病就是买书上瘾。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会不断地在买买买,而读书写书往往会导致倦怠甚至半途而废。
叶凌风因买书而出名。
仅叶凌风就收集了300至400幅名画的版画。“这个收藏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了...而且真的有很多钱花在这上面。杂志画有时候是双面打印的,经常买两份。有时候一块钱买一本旧杂志,就为了一幅画。”
读叶凌风的日记,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叶凌风每次拿稿费,书店一定是他的第一个去处。要么是他在乎的书,要么是他订的书,要么是他想碰碰运气,要么是他想还书。
比如9月1949,12,他的行程是这样的:“早上去报社取钱,路过别发书店,逛了一个星期。我看到一本书叫《四个世纪的精印》,是关于史料的插图和印刷。价格是30元,所以我应该以后再买。”
这一次,叶凌风没有让遗憾成真。三天后,他买了这本书。
为了买书和养家,叶凌风一直在卖文学作品和做兼职。起初,他编辑《香港历史与地理》周刊,并主持《星岛日报》的《星座》副刊。后来编辑《艺术花园》,为《新生晚报》撰写专栏《喜佛》。
星岛日报给叶凌风的报价是每月65,438+0,000港币左右,生活不再是问题。在香港这个接近文化沙漠的地方,叶凌风接触的人都觉得手稿的来源是个大问题,于是他从夏衍等人那里拉了一份手稿。
这还是解决不了稿件荒。叶凌风想了一些办法。首先,她在《星座》连载了1941翻译的高尔基日记。第二,她把主要创作精力集中在香港当地历史轶事、风土人情、资料的收集和写作上。
作为一个外来者,叶凌风专注于探索香港当地的风光和文化,这也是叶凌风后来成为香港著名奇闻的原因。他值得无家可归的香港人感激。
住在香港的叶凌风有很多工作,所以她真的很忙。平时她一连几天写很多文章,每天晚上2点多才睡觉。
战后,叶凌风起初每天要写1000多字,后来每天3000字,高峰时每天6000字。同时,她还要处理星岛日报、新声晚报、大公报等多家报刊杂志的副刊或专栏,还不包括新声日报、天下画报、香港文汇报的临时稿件。
叶凌风卖的不是小说,而是历史,这需要大量的素材和阅读输出。这是一项费力的工作。
因此,从叶凌风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买书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他从自己的喜好出发,下大力气收藏西洋画收藏和作品,收藏了三卷瑞士出版的现代绘画史,并不觉得贵。
二是满足自己的专业需求,也就是写文章和卖文章的需求。他的许多书是为了写香港的历史和风俗而买的。
还有一些赠送的书籍。比如当年《新晚报》副刊主编,后来连载《剑书》的金庸,8月1952带来了《叶凌风江南老故事》《秦淮老故事》。
甚至有香港书商向叶凌风赠送了当时很受欢迎的书《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有些书商因为这本书的大卖而发了财,但我不知道这是因为叶凌风推荐了这本书,但当叶凌风看到她收到的这本书时,她知道这是盗版。
这就是战后最初几年中国文坛的生态。非顶级文人的生活相对艰难,只能兼职卖文章。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和金庸先后供职于《大公报》和《新晚报》,以跳舞和写作为生。
写作是大量最新材料后的输出。它需要庞大而持久的阅读,非常费力费力。尤其是有长期任务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厌倦和懈怠。叶凌风也不例外。
叶凌风,像许多现在的书迷一样,曾经有过自己的阅读计划。例如,他计划阅读肖宜山、罗嘉伦、简伯赞、郭廷以和蒋廷黻写的《中国通史》、《近代史》和《文化史》,但只实现了一部分。
1951年3月,叶凌风发现自己“买的很多书都是这样,放了十年”。到了年底,他发现自己旧病复发:“最近读书太少,几本读了一半的书不知不觉就放了很久。”
接着,叶凌风信誓旦旦地说,“必须有计划、有系统的不间断阅读。”
转眼到了1952的六月,叶凌风又开始反思自己:“我已经很久没有按日学习了...我最近得到了一本书,所以我几乎只是翻了翻。”
这是叶凌风的自学,所以不是你,我和他。
在战后的香港,叶凌风的写作更多的是寻找米和米。
1953,叶凌风在几家报纸和杂志之间忙碌着。一天写三四千字是常事,写六七千字也不少见。
1953 65438+10月31。叶凌风写道:“整天伏案写作,有时一天写6000字。”到了2月7日,他有点不耐烦了:“这几天要写的文章太多了,不知道怎么赶。”
第二天,他讨厌这种日子:“过年的风俗人情写得太多了,觉得很无聊。”
诗人应该提防繁荣。如果不能像作家一样生活,久而久之大家都会累的。
即使在除夕夜,叶凌风仍然无法放松,很多报刊杂志都打不开天窗,于是他又写了两篇文章。
叶凌风只在元旦请了一天假,第二天,她又恢复了日常的笔墨生活,因为报社要开工了。
当然,在1952的结尾,他也度过了一段“手拉手过日子,读书少,写作少”的日子。懒惰会让人震惊的日子。
有一段时间,他写的稿子很少,拿的稿费很少,让他觉得不敢买东西。
我宁愿像蜜蜂一样忙碌,也不愿整天无所事事。为了美食,即使是最高贵的文人也不得不在香港这片商业气息浓厚的土地上低头。
叶凌风读书卖书生涯的启示
叶凌风是一个成功的文化人,也是一个有品位的收藏家。他买书、读书、卖文章的生涯,足以给现代书迷一些启示。
1,买书要有自己的定位。你要围绕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工作来选书,不要太宽泛、太分散、太贵,否则只会消耗财力和精力,不可能达到一个方向精准、专业的水平和境界。
这是现代爱书人的通病,也是大忌。有著名学者说过,一本书的第一个意义是给人看的。装饰性太强,不方便阅读的书,虽然印刷精美,也不是好书。
2.有计划、有系统地买书。叶凌风买书有专门的记录,买了什么,想买什么,缺什么,一目了然。值得现代爱书人效仿。优点是:查漏补缺成体系,纵横关联好,不怕忘了回头看。
写一个系统也很重要。叶凌风喜欢西方绘画和作品,并在其中花费时间和金钱。对于毕加索的绘画和关于他的作品,他孜孜追求;他还孜孜不倦地收集了对中国影响很大的Bias Lai和kollwitz的作品。
图书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买书人可以朝着一个方向进步,最终达到精研的境界。
3.读书是孤独的,但买书需要广泛的朋友圈。有了这样的朋友圈,我们可以交换需要的商品,互相了解,共享资源,互相促进。
4.读书和写作都不是美好的事情。坚持需要强有力的计划和自律。叶凌风同时为几家报刊杂志撰稿近半个世纪,客观上是生活所迫,但如果没有他的主观自律和品牌忠诚度,恐怕也坚持不下去。
读书写作没有目的,没有计划,没有自律,随意,疲惫,甚至半途而废,是很多现代书友无法坚持到达彼岸的主要因素。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叶凌风学习和致敬。
相信坚持、时间、腹泻和改变的力量。刚开始的时候,不要对自己太完美,能开始就好,能坚持就好。我相信,从最后到最后,我终于可以在其中实现蜕变。
如果你对自己的自律不够自信,也可以考虑加入007这样的团队,不写就出局。把外在的监控变成内在的自觉,你最终会找到自己的能量,养成自己优秀的品质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