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分章节安排:概念、重点实验、重点公式。

高二物理复习大纲。

一、长度测量

1,长度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和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m 10m 10dm 10cm 10mm 103um 103nm

将长度转换为单位时,会将小单位相乘,并将大单位除以小单位。

3、量表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注意

(1)直尺应沿被测长度放置,直尺边缘应与被测物体对齐。它必须成直线放置,不能歪斜。

②不要使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果由于零刻度线磨损而将另一整根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不要忘记从最终读数中减去更换的零刻度线的刻度值。

③粗尺要垂直放置。

(4)阅读时,视线应垂直于尺子。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没有单位写数字是没有意义的。

(2)读数时,需要估算标尺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

5.错误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最小化。可以避免的错误不应该发生。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平均,此外,选择精密仪器和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加法

例如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或纸张的厚度。

(2)卡尺法

(3)替代法

第二,简单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通常说的动和静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引用对象

研究机械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考物体相对于地面不都是静止物体。只需选择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我们假设物体是静止的。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态

两个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同的方向运动,或者它们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都是相对静止的。

4、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的物理量。

(2)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距离。

(3)速度公式:v= S t

(4)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米/秒常用单位:km/h1m/s = 3.6km/h。

6.平均速度

变速物体通过一定距离所需时间的比值,称为该距离上物体的平均速度。

调平速度必须表明距离或时间的平均速度。

7.测量平均速度

原理:v = s/t

测量工具:秤、秒表(或其他计时器)

第三,声音现象

1,声音的出现

所有发声的东西都在振动。当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停止。

声音空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空间。

2.声音之间的传递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传播声音。

(1)声音是由所有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的,这些气体、液体和固体称为介质。即使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他们仍然需要依靠无线电。那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以不同的速度传播。

3.回声

在声音传播过程中,人们遇到障碍物时再次听到的声音称为回声。

(1)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小于0.1秒时,反射声只能加强原声。

(3)回声可以用来测量海的深度或探测体离障碍物有多远。

4.音调

声音的高低称为声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5.音量

声音的音量称为响度,与扬声器振动的幅度和声源到人耳的距离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质量称为音色。

7.噪音及其来源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噪音是指发声体不规则无序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来说,一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8、声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级。30分贝-40分贝是理想的安静环境。如果超过50dB,会影响睡眠。如果超过70dB,会干扰通话,影响工作效率。如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音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降低噪音的方法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被衰减。

第四,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2.摄氏温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0度,沸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定义为100度。

3.温度计

原理(1):液体热胀冷缩。

(2)结构:玻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和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前,注意观察量程,认清分度值。

用温度计做以下三件事。

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2)等数字稳定后再读。

(3)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上表面平齐,温度计仍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

4.温度计、实验温度计和温度计的主要区别。

一种范围划分值的构造方法

在35-42℃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方有收缩物0.1℃ ①离开人体进行读数。

(2)使用前需要甩干。

实验温度计必须是-20-100℃,1℃,没有被测物不能读数,也不能扔掉。

温度计不是-30-50℃ 1℃。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叫做熔化,熔化需要吸热。

当一种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叫做凝固,凝固放出热量。

6.熔点和冰点

(1)固体可以分为结晶和无定形两种类型。

(2)熔点:所有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称为熔点。

冰点:晶体有一定的冻结温度,称为冰点。

同一种物质的冰点和熔点是一样的。

7.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变化叫做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两者都吸收热量。

8、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汽化,并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现象。

(2)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面空气流速。

9、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10,升华和凝固现象

(1)物质从固态到气态的直接变化叫做升华,从气态到固态的直接变化叫做升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与升华(冻湿衣服干,冬天见霜)

11,升华吸热,冷凝放热。

动词 (verb的缩写)光反射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线从大气层外照射到地面时,会发生弯曲。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 3×108 m/s,在空气中接近这个速度,在水中接近3/4C,在玻璃中接近2/3C。

4、光线线性传播的应用

可以解释很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阴影形成、月食、日食、针孔成像等等。

5.光

光: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着光的传播方向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画一个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是假想的,实际上并不存在)。

6.光反射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到原介质,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与入射光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线两侧分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以概括为:“一边三条线,分开两条线,两个角相等。”

了解:

(1)反射光是由入射光决定的,旁白中要用“反”字做头。

(2)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地点:事件点;结果:返回到原始媒体。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被界面反射后平行向某一方向发射,反射的光线只能在某一方向被接收。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不同方向反射,即反射光可被不同方向接收。

注意: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0,平面镜对光线的影响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是直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子,像和物到镜子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形成的像和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真实的图像是实际光线的汇聚,可以被屏幕接收,当然也可以被眼睛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相反延长线相交而成,只能用眼睛看到,屏幕接收不到。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反射(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第六,光的折射

1,光线折射

当光从一种介质倾斜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光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就像光的反射一样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回到原来的介质,而折射光进入另一种介质。因为光在两种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折射和反射都会发生。

2、光的折射定律

当光从空气中斜入射到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与入射光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线两侧分离;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垂直于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光路折射可逆。

理解:折射定律分为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离(3)两个角度的关系分为三种情况:①入射光入射在垂直界面上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2)光从空气斜入射到水等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光从水等介质中倾斜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路在光的折射中是可逆的。

4、镜头及分类

透镜:由透明材料(通常是玻璃)制成,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透镜的厚度远小于其球面半径。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心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心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光的传播方向不变。(透镜的中心可以被认为是光学中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称为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与主光轴上的一点相交,该点不是实际光的会聚点,故称虚焦。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有两个焦点,一个焦距和一个光心。画

6.透镜对光的影响

凸透镜:凸透镜(如图)

凹透镜:它发散光线(如图所示)

7、凸透镜成像定律

物距

成像

大小相似的

虚像位置和实像位置的像距

(五)应该使用

u & gt2f缩小实像镜头f的两侧

U = 2f,并且大实像透镜的两侧v = 2f。

f & ltu & lt2f。放大实像镜头两侧的v & gt2f幻灯机

U = f不像图片。

u & ltf放大虚像透镜同侧v > U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述记忆法

口头决定一:

“一个焦点分虚拟现实,另一个焦点分大小;虚像同侧为正;实像颠倒,物像变小。”

口头决定2:

三物距三边界,成像随物距变化;

远物的现实小而近,近物的现实大而远。

如果物体被聚焦,虚像立即被放大;

幻灯放映大到物体在一个焦点和两个焦点之间;

相机把你缩小一点,物体的焦距就远了一倍。

口头决定3:

凸透镜,大能力,摄影,幻灯放映,放大;

双焦外其实很小,双可乐其实很大;

如果物体在焦点上,物体同一侧的虚像大;

记住一个规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8.为了使屏幕上的图像“垂直”(向上),幻灯片应该向后插入。

9.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相机盒里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整的是对焦环,不是焦距,而是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体离镜头越远,胶片就要靠近镜头。

七、质量和密度

1,质量

(1)定义:一个物体所含物质的数量称为质量。由字母“m”表示

(2)质量是一个对象的属性:

对于给定的物体,其质量是一定的,不随物体的形状和位置而变化。

设置、状态和温度变化。

(3)质量的单位和换算:

质量的主要单位是千克(kg)。常用的单位是吨(t)、克(g)和毫克(mg)。

1t 103公斤103克103毫克

2.质量测量

衡量生活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秤是用来称量质量的,包括托盘秤和物理秤。

(1)如何使用天平:

(1)将天平放在水平平台上,将流浪码放在天平左端的零分线上。

②调整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位于分度盘的中心线,然后横梁平衡。

(3)估算被测物体的质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中,用镊子在右盘中加减重量并调整天平上的游码位置,直至光束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调整平衡后,左右托盘不能互换,否则将重新调整光束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重量。

(3)重物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要用镊子,以免手上的汗腐蚀重物。

④保持平衡板干燥清洁。请勿直接放置潮湿或腐蚀性物品。

(3)天平的称重和传感:

每台天平所能称量的最大质量称为天平的最大称量,也叫称重。

电感代表天平可以测量的最小质量,也就是天平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1)定义:一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为kg/m3,实验中常用的单位为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义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描述:定义中的“作用”是对推、拉、举、挂、按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1)力发生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即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强大的作用。

(2)当一个物体受力时,必然有另一个物体对其施加力。受力对象称为受力对象,应用对象称为应用对象。所以没有力的物体或没有力的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3)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发生作用力的依据。

(4)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

(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和消失。

②施力对象和施力对象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发生变化时,施力对象和施力对象也随之变化。

3、力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强大的力。

(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运动速度的变化和运动方向的变化

(2)它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4.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缩写为cow,用符号n表示,1N的大小相当于拿起两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

(1)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2)弹簧秤原理:弹簧的张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1)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在零分线上。

(2)阅读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上。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会影响动作效果。

8.力的图解: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9.力图的绘制方法

(1)画受力物体:一般可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表示,球面可用圆形表示。

(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在受力物体与施加物体接触面的中点。如果受力对象和被施加对象不接触或者两个以上的力施加在同一个对象上,则作用点画在受力对象的几何中心。

(3)确定标度:例如线段长度1 cm表示多少牛顿。

(4)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按设定的刻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以表示力的大小。

(5)力的方向: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6)在箭头附近标出图示力的符号和数值。

10,力的示意图

在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的受力,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力,就可以画出力的示意图。

11,重力的概念

(1)定义:靠近地面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理解:①万有引力的对象是地球,其受力对象是所有靠近地面的物体。②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2,重力三要素

(1)尺寸:G = mg

(2)方向:始终垂直向下(垂直水平向下)

(3)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13,合力的概念

(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称为那两个力的合力。

(2)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的,即合力“代替了分力,所以合力不是另一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它只是代替了原来的两个力,所以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受到合力的作用。(2)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必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合力没有意义。

14,力的合成

给定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合力。

(1)两个力同向时,合力等于两个力之和;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达式:F =F1+F2。

(2)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等于两个力之差,方向为力大的方向。

数学表达式:f = f1-F2(其中:F1 > F2)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称为力(压、推、拉、举、吸引、排斥等。).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力。

2.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产生力。

3.如果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缩写为cow,符号是n,手里两个小一点的鸡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3.力的作用(1)可以使物体变形,(2)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影响的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图解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只显示输出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类型:抓地力测力计、牵引力测力计等。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原理:在不损坏的情况下,弹簧所受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变形就越大。(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是可以的。也可以说是成比例的)

7、测力计的使用:

(1)测量前,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切割线,将其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沿弹簧中心轴向测力计拉杆施力。

(3)记录时,需要识别每个单元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测得的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多拉几次挂钩,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不能正确使用。

(3)拉力与弹簧轴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量结果较小。

9.由于地球引力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叫做重力。重力对一个物体施加的力是地球。重力对物体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和球,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10,重力方向总是垂直向下。根据重力方向的特殊性,我们称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为双垂直线。

11.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一个物体在同一个地方的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值,一般为9.8N/kg,用g表示,即g=9.8N/kg,也就是说1kg中物体的重力是9.8N。

1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13.当几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们的作用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这些力的合力。如果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叫合力。(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方向)

14,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如果两个力方向相同,合力就是两个力的和。

如果方向相反,合力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两个力之差。

15.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

当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0;当大小不同时,合力必然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16.平衡: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平衡。

平衡力:作用在平衡物体上的力叫做平衡力。

两个力的平衡:如果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的平衡,叫做两个力的平衡。

17.两个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合力为零。(一件事,两个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直线相同)

18、滑动摩擦:指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它的方向与物体的方向相反。(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见实验探索。)

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与滚动方向相反。

19,静摩擦力: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静摩擦的条件是它们相互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0、增加摩擦力的方法:

(1)使接触面更粗糙。

(2)增加压力

21,减少摩擦的方法:

(1)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可以大大减少摩擦。

(2)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光滑也能减少摩擦。

22.惯性:我们称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为惯性。

23.惯性定律:当所有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个定律被称为牛顿第一定律,也成为惯性定律。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4.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所有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形状、空间、受力无关。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改变物体的质量就可以改变惯性的大小。

25.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描述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26.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移动物体的原因,也不是维持其运动状态的原因。是惯性使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力是改变其运动状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