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艺术成就
个人简历
[编辑此段落]
1923年秋,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转到奥罗拉大学学习法语。1926年,他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了《花圈荀刊》,发表了《含泪出门》这首诗。1928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一起创办文学工作室。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著名的是《雨巷》,受到叶圣陶的极力推荐,一时成为佳作。
1932加入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部。165438+10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和里昂中法大学。但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上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翻译外文作品上。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比利时短篇小说集》、《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研究了许多西班牙作家的小说集。1935年春天,他在法国和西班牙参加了一些反法西斯示威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启程回国。1936年6月,她嫁给了穆时英的妹妹穆李娟。
从1936年到10年,戴望舒、卞、孙大雨、梁、冯至等人创办的《新诗》月刊,是中国现代诗歌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新诗》于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诗人和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移居香港,编辑《大公报》文艺副刊,创办《耕》杂志。1938年春,编辑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和艾青编辑的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
1949年6月,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国文艺代表大会。后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信息局法律司负责人,从事编纂工作。1950 45岁在北京去世。安葬在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写着茅盾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戴望舒精通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欧洲语言,一直从事欧洲文学翻译工作。他是把西班牙诗人洛尔卡的作品翻译成中文的第一人。
代表作
[编辑此段落]
雨巷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还有追梦人、单恋人、烦恼人等等。1923进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语,次年在该校学习法律。他创办了花圈、文学工作坊、新诗等刊物。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花圈荀刊》上发表诗歌,以及处女作《含泪出门》。65438年至0928年的《雨巷》诗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被授予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保留了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维兰德和中国李金发的明显影响。
1929发表的诗集《我的记忆》大部分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现代》杂志创刊于1932,在杂志上发表了很多作品和翻译。同年6月165438+10月去法国。先后就读于巴黎大学和里昂中法大学,继续从事翻译活动。1933出版诗集《王叔草》。这个阶段的诗歌数量众多,在艺术上也比较成熟,在创作上最具代表性,所以他成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现代主义的代表诗人。
1935从法国回来。1937,王澍诗集出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继续翻译,5月1938去香港。与许地山等人一起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分会,担任理事。其间,他还编辑了《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香港被日军占领后,以反日罪名被捕,入狱数月,健康大受损害。抗战开始后,作品从生活、意境到艺术风格都发生了积极明朗的变化。
1941写的《监狱里的墙》和后来的《我用破损的手掌》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忠诚。这一时期的作品后来被收入《灾难的岁月》,出版于1948。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上海,在上海师范学院任教。1948年,他又去了香港,1949年,他搬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全中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然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工作。
1989《戴望舒全集》出版。诗歌主要有《我的记忆》、《王叔草》、《王叔草的诗》、《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的诗》等几十种译本。他是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前者如晚唐的文、李商隐,后者如、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诗歌内容上,他注重诗歌的完整和清晰,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戴望舒一生与三个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初恋是施蛰存的妹妹施江年,第一任妻子是穆时英的妹妹穆李娟,第二任妻子是杨静。
作品目录
[编辑此段落]
我的记忆(诗集)1929,水磨书店。
王叔草(诗集)1933,现代书店。
王澍诗集1937(自费出版)
灾难的岁月(诗集)1948,星星。
戴望舒诗选1957,人文
小说戏剧集(1958),作家出版社。
戴望舒诗集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翻译书目
[编辑此段落]
《少女的誓言》,法国莎当妮出版社,1928,明凯书店。
《鹅妈妈的故事》法国沙·贝洛著,1928,书店。
《意大利爱情故事》,赵、、李等译,亚洲出版社1928年版。
美丽的姑娘,法国人保罗·穆杭写的,1929,尚志。
《爱的经典》,古罗马古沃维特修斯著,1929,水磨书店。
光华路1929号卡桑与妮珂莱特之家(法国古典音乐)。
《历史唯物主义文学理论》,法国伊克威著,1930,水磨书店。
《一周内》,苏联别金斯基著,苏晗译,1930,水墨书店。
《麦克白》(戏剧)英国莎士比亚,1930,金马。
《蓝鸟》托诺夫夫人著,法国,1933,明凯书店。
现代法语短篇小说(选译)1934,天马
高(中篇小说)法国梅里美著,1925,中华书局。
意大利短篇小说选译1935,商务印书馆。
比利时短篇小说选译1935,商务印书馆。
西班牙短篇小说选译1936,商务印书馆。
《比较文学论》,泰格霍恩著,法国,1937,商务印书馆。
《知心朋友》等意大利皮兰德罗,与他人合译,1941年,三通。
《恶之花》(诗集)法国波德莱尔,1947,怀正。
《洛尔加诗钞》西班牙洛尔加著,1956,作家出版社。
戴望舒译诗1983,湖南人民出版社。
名作欣赏
[编辑此段落]
雨巷
独自撑着油纸伞
徘徊在漫长,漫长
孤独的雨巷,
我希望见到
像丁香一样。
怀恨在心的女孩。
她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般的香味,
像丁香一样悲伤,
在雨中哀悼,
悲伤和犹豫;
她徘徊在这孤独的雨巷,
撑一把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
在沉默中,
寒冷,悲伤,忧郁。
她悄悄地走近。
靠近,再扔。
会呼吸的眼睛,
她飘然而过
像一场梦,
像梦一样悲伤迷茫。
像梦一样漂浮
一朵丁香,
我和这个女孩擦肩而过;
她默默地走了,走得很远,
摇摇欲坠的栅栏,
走过这条下雨的小路。
在雨的哀歌中,
去掉她的颜色,
散播她的芬芳,
消失了,甚至她的
会呼吸的眼睛,
丁香忧郁。
独自撑着油纸伞
徘徊在漫长,漫长
孤独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去。
像丁香一样。
怀恨在心的女孩。
部分丢失
后人评价
[编辑此段落]
戴望舒:象征主义的形式与古典主义的内容
有人说戴望舒的诗是诗坛的“尤物”,大概是因为它们光鲜亮丽,充满了可怕的诱惑。自然,这是褒贬不一。我想用“尤物”这个词的正面意义。我觉得戴诗很美,很有感情,有一种亲切温柔的抒情风格。戴适的魅力来自于他真挚而悲凉的感情。他的诗不同于20世纪20年代达到高潮的英语系现代主义诗歌。他的诗歌注重情感,情感是他诗歌的脊梁。虽然他很快就抛弃了浪漫主义而青睐象征主义,甚至后来爱上了后来的象征主义,但他的诗一直都有浪漫主义情怀。他的《零萨格勒布上的诗》认为诗歌表现的是情感的起伏,是一种没有音乐和绘画的纯粹情感。他的诗集,无论是《我的记忆》、《王叔草》,还是《岁月的灾难》,都是抒情的,以情取胜的。如果拿成长于40年代的穆旦的诗来比较,两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樊草在一篇纪念戴望舒的文章中曾说,他们那个时代的诗人所喜爱的诗歌,是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意象。戴望舒的诗风总体上可以说是象征性的,但并不神秘晦涩,也不仅仅是功能性的游戏。戴望舒的诗是感性的,但不是感伤的。多愁善感是感情的虚伪,是感情的泛滥。戴的诗里没有这些。所以,在《王淦草》出版的时候,曾经有朋友说他的诗是象征主义的形式,古典主义的内容。还说戴的诗少而无情,奢而不虚伪,华丽端庄,真正走上了诗歌的正道。
戴望舒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政治和爱情进行了理想化的追求,结果却是双重失望。在他的诗歌中,女孩的形象往往体现了他的理想,而孤独的流浪者的形象往往就是诗人本人。他的诗往往表现了旅行者追求理想命运的徒劳,而这里的特点恰恰是把所有的希望和真情都给了无望的理想。戴望舒熟悉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切尔卡斯基说,戴望舒在感伤气质上也与魏尔伦接近。魏尔伦的《沉默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迷惘的知识分子的苦闷心情,其基调是诗人理想与周围肮脏生活脱节的悲剧意识。而戴望舒的诗,则表现了从五四运动激情翱翔的理想,和淹没在血泊中的1925-1927大革命现实脱节的悲剧意识。他的诗自然不是叛逆和战斗,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他的成名作《雨巷》中的丁香花般的女孩,显然是被命运击中了,但她没有乞求,也没有消沉。她冷漠傲慢,还是那么迷人。她没有在沉重的悲痛下低下高贵的头颅,忍受着像旗帜一样头着地的艰辛。诗人在这里坚持了人的尊严和顽强生命力的理念。人与理想、焦虑的人与无法实现的理想是戴望舒诗歌的悲剧主题。
戴望舒的法国诗歌翻译
[编辑此段落]
戴望舒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至于他的译诗,陈玉刚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稿》和陈冰莹的《戴望舒评点》都有专门的章节论述。陈冰莹高度评价戴的译诗,说戴望舒的译诗“用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表达了西方诗歌(特别是含蓄的象征性诗歌)深刻的内容和丰富的音节,成为诗歌译者学习的典范。”
戴望舒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翻译法国诗歌,仅有75首,包括雨果、魏尔伦、戈蒙、保罗·福尔、耶迈埃、比尔·恩弗尔迪、苏维耶、瓦列里、阿波利奈尔、艾吕亚、皮埃尔·德莱尔等的诗歌。被收录在戴望舒翻译的诗歌中。在诗歌翻译方面,戴望舒和艾略特一样,曾认为诗歌是不可译的,但后来的实践改变了他的观点。他在1944的《诗歌零随笔》中说:“说‘诗歌不可译’是常见的错误。只有把一首烂诗翻译出来,一切才会失去。因为实际上并不包含在‘诗’里,只是文字和声音的炫,只是渣渣。真正的诗歌在任何语言的翻译中都将永远保持其价值。而这种价值,不仅是地域,更是时间所不能破坏的。翻译可以说是诗歌的试金石和过滤器。不用说,我指的是不歪曲原文的翻译。”戴的诗歌翻译强调“信”。生动地体现了原诗的诗意、诗意和诗意境界。请看他翻译的魏尔伦的著名诗歌《瓦上的天空》。
魏尔伦的法文原诗是:
太阳升起来了,太阳升起来了,
好的,好的!
一个工作,部分时间
贝尔塞·萨·帕尔梅。
天空中的钟
水泥染色。
一杯咖啡放在一个地方
唱吧,萨·普兰特。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生活就是这样,
简单而平静。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维也纳市。
你好,你好
胸膜无必要,
这是你的梦想,这是你的梦想,
De ta jeunesse?
再看戴望舒的译诗;
瓦上长天
瓦上长天
又软又绿!
瓦上高数
姚平亭
天空中的鸟铃
尤福清
树林中的鸟
哭着抱怨。
哦,天哪,上层世界的职业生涯
文富春
漂浮在低矮的城市里
太平声。
-你在这里做什么?
泪水落下,
如何消除
好青春?
陈冰莹评论道:
在魏尔伦精心翻译的诗歌中,我们会感觉到,年轻的戴望舒从这位异国情调的象征主义大师美丽而忧伤的诗歌中找到了知音。.....当诗人翻译这些轻快的诗歌时,他一定非常激动。
这首诗的意象很美。“天是蓝的,树是清的,天是静的,世界是暖的。然而,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我’感到我的生命摇摇欲坠,我的内心不禁感到无端的苦恼和悲伤……”周宁在《外国著名诗歌鉴赏词典》中评论说。他还说:“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诗歌很有音乐性,他的许多短诗的魅力就在于此。相对而言,国内对魏尔伦诗歌的翻译很多,有些诗歌的意境翻译得很好(中国诗学中的意境大概是空间感的),但很少有传神的翻译再现其诗歌的音乐性。也许这是不可能的,但这是语言本身的限制。笔者对比一下。最后,我觉得戴望舒先生翻译的《瓦上的天空》能传达它的音乐神。”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戴望舒是诗人,所以他的诗有着同样的心和情怀,善于用诗的语言“以诗译诗”?
此外,他的作品《我用破损的手掌》被收入粤教版三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