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使用过什么历法?
中国的历法和历年采用阴阳三合历;古代根据不同农牧业生产的需要,分别产生了阳历和阴历。农历作为一种传统历法,起源的时间最早,在甲骨文和出土的古籍中有很多记载。目前一般认为阴阳一体的历法规则起源于殷商时期。
从黄帝历到清末阳历的启用,中国历史上共有102种历法,其中一些历法对中国的文化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例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的太初历、隋唐的大衍历、皇帝历等。虽然有些历法没有被正式使用,但它们在医疗保健、医学、意识形态、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西汉末年的三通历,唐代的皇帝历。汉代以前的中国古代历法以366天为一年,用“闰月”来确定四季和一年的结束。已经有日、月、旬、时的时间单位,阴阳历的技术可用;观测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和“减法”调整时差。历法的实行成为一件大事,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以闰月定四时龄”和“正闰盈”,即确定闰月的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的天数(不加缺少的天数),从而确定年龄的结束和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皇室的衰落,诸侯各行其是,于是出现了多轨历,即诸侯和地方部落也有自己的地方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四时为纪年的历法。
汉初,历法出现重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成为相对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命、、罗等人撰写历,刘欣又撰写了三部历。这两种历法的重要特点是纪年一体。一年中的整数天是365天,而不是以前日历中的366天。
用“加法”代替以前的“减法”调整时差,年龄周期的开始相当固定,通过数学计算就可以确定闰月,不需要“验历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退出了历法。此后,中国历代颁布的历法都与太初历法相似。民国成立后,历年采用西历或民国历年。
夏历、阴历、周历以不同的月份作为一年的开始:银月为夏历正月,子月(今阴历11月)为阴历正月,丑月(今阴历12月)为周历正月。
历代历法:
古代六历
颛顼历——秦朝,西汉(?-公元前104年)
太初历(三历)-西汉、新朝、东汉(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04-84年)
四年历——东汉(85-220年)、曹魏(220-236年)、东吴(222年)、蜀汉(221年-263年)。
干象历-吴栋(223-280)
场景开始的日历——曹魏、西晋、东晋、(237-444)和北魏(398-451)。
袁嘉里-刘崧、南齐、南梁(445-509)
大明历-南梁和陈楠(510-589)
秦末三年历(384-517)
宣世礼-北凉(412-439)和北魏(452-522)
李正光——北魏(523-534)、东魏(535-539)、西魏(535-556)和北周(556-565)。
李星和——东魏(540-550年)
天宝历-北齐(551年-577年)
天河里-北周(566-578)
象历——北周(579-581年),隋朝(581年-583年)
皇帝的日历-隋朝(584-596)
大也里-穗(597-618)
黄历
武音元历-唐朝(619-664)
蔺以理-唐朝(665-728)
大历-唐朝(729-761年)
五年历-唐朝(762-783)
李正元-唐朝(784-806)
观历-唐朝(807-821年)
宣明历-唐朝(822-892)
崇拜李璇——唐朝(893-907)、侯亮、后唐、后晋、后汉、后周(908-955)
九历
傅田丽
袁迢历——后金(939-943?),辽朝(961年?-993)
大廖(994-1125)
秦田丽-后周(956-960)和北宋(960-963)
田丽-北宋(963-981年)
干元里——北宋(981年——1001年)
易田丽-北宋(1001年-1023)
拜历——北宋(1024-1065;1068-1075)
明日日历-北宋(1065-1068)
北宋丰源历(1075-1093)
官田里-北宋(1094-1102)
詹天里-北宋(1103-1105)
纪元历-北宋和南宋(1106-1135)
童渊历-南宋(1136-1167)
主要道路日历-南宋(1168-1176)
李春喜-南宋(1177-1190)
会元历-南宋(1191年-1198)
统一日历-南宋(1199-1207)
禧年历-南宋(1208-1251年)
南宋淳祐历(1252)
回田丽-南宋(1253-1270)
完整日历-南宋(1271年-1276)
大明历-晋朝(1137-1181年)
重建大明历-金元(1182-1280)
计时历(大历)-元明(1281年-1644年)
立宪历-清朝(1645-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