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传说,习俗100字。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又称春耕节、农耕节、青龙节、春龙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龙”指的是东方黑龙七宿的星象。仲春月初,“龙角星”从东方地平线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二月初,二月建月为基;“毛”为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属木,卦为“地震”;1992年,卦象互摇,地震化为龙,表示龙已脱离潜伏状态,浮出水面,作出标记。“龙抬头”表示太阳是从地下出来的精神,万物生机勃勃,春耕开始了。

自古以来,人们也把龙抬头的季节视为祝福和吉祥的日子。“龙的崛起”源于对自然现象的崇拜,这与古代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在元代以后的文献中,才出现了将龙抬头与节日习俗联系起来的说法。

二月二,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围绕着美丽的龙信仰展开的,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的“龙抬头”这一天庆祝龙,以祈求龙消灾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农历二月初二不仅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神生日的“社日节”。由于节日重叠,南方的“二月二”(古代立春后的第五天)主要是祭祀土地神。如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举龙头的习俗,也有向社会祭祀的习俗,且多在端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