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靠谱吗?为什么感觉星座很准?
1.大家是怎么看待星座理论的?
○找对象前“ta是什么星座?我们能相处吗?”
○冰的饭桌上“哎,最近认识了一个天蝎座的人,特别奇妙……”
○随便翻翻星座书,“真想哭!”
○占卜神器,“今天的运势怎么样,来看看星座日历吧?”
一脸严肃,“倒下!星座都是骗人的,我们处女座最不信星座了!”
○科普脸“虽然出生的季节可能对性格有影响,但是星座书上那些性格特征还没有科学证明,走吧。”
二、星座理论有什么问题?
如果我会魔法,我可以不接触你的真人,甚至完全不了解你,就能预测你的性格,你会相信吗?不信你看下面一段描述的是不是你。
“你真的需要别人喜欢和尊重你。你倾向于自我批评。你有很多能力可以成为你的优势,但你也有一些缺点,但你通常可以克服它们。你和异性交流有些困难。虽然你外表看起来很平静,其实内心很焦虑。你有时候会怀疑自己做的决定或者做的事情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中的一些变化,讨厌被限制。你以能独立思考为荣,没有充分的证据不会接受别人的建议。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暴露自己是不明智的。有时你外向、善良、善于交际,有时你内向、谨慎、沉默。你的一些抱负往往不切实际。”
很准吧?但是我告诉你,我不是魔术师,我不会变魔术。事实上,上面这段话是一位名叫伯特伦·弗莱尔的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本占星书籍中写的。在课堂上,弗莱雷教授首先要求学生完成一项性格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反馈。当然不是真实的结果,而是上面这段话,但有趣的是,87%的同学认为性格测试非常准确。
后来,心理学家保罗·穆勒以美国著名马戏艺术家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命名伯特伦·弗莱雷的实验结果为“巴纳姆效应”。也就是说,人们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的性格描述特别适合他们。即使这种描述很空洞,人们还是认为它反映了自己的个性。
这是“星座论”的一大杀器!
三、星座到底在哪里?
在这一点上,星座的忠实粉丝们可能会义愤填膺:“可是,‘星座’或者‘哪些星座和哪些星座特别契合’的结果也很准啊!”
其实这是一种验证性偏差,即当我们建立了某种信念或观念后,在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会有寻找证据支持这种信念的倾向。
用人类的话来说,我只选择看到我所相信的。
想必你一定经历过“说曹操,曹操到”的巧合,会让你记忆特别深刻,但细想起来,不知不觉中已经无数次的说曹操,只是不记得了。星座也是如此。当有符合星座描述的巧合时,你会特别注意,记得特别深。相反,如果星座不准,你会一笑置之,不再认真,逐渐淡忘。最后留在你脑子里的就是关于星座的各种巧合,也会形成星座很准的错觉。
第四,有些人会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人
我们先听一个小故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自称有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试”,以赞赏的口吻,把一份“最有希望的人”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事实上,他说了一个“权威的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抽取的。八个月后,奇迹出现了。所有上榜的同学成绩都有很大进步,各方面都很优秀。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望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是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感知而产生的预期或预测,会使情境产生适应这种预期或预测的效果。说人就是暗示什么人就容易导致什么结果。
如果你是一个非常热情的星座爱好者,从小就深信射手座喜欢追求自由,处女座是完美主义者,狮子座是自信好胜的,等等,你可能会不自觉地被暗示,成为这样的人,甚至不自觉地用这样的想法影响周围的人。这样,你越相信星星,你就越有可能看起来像星座。从这个意义上说,也不能说星座一点都不准。在客观世界里,星座不一定科学站不住脚,但在主观世界里,只要你相信,就一个都没有。
星座是个好话题,但不要像狗皮膏药一样粘在身边。
再靠谱的星座,也不得不承认是个不错的聊天话题。两个不认识的人,可能会因为星座而聊得火热。假设别人跟你聊星座,而你只是跟TA浦克聊各种星座,大概会让别人觉得你不搞笑。从人际交往领域来说,星座真的是个好东西。
但同时你也要明白,星座是有风险的,要谨慎使用。招聘不要用处女座,婚姻不要用天蝎座,还是少用为好。“星座论”不是狗皮膏药,更不能无原则甚至到处贴。开玩笑笑笑没问题,娱乐一下也没问题,至于其他的,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