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黄汉的资料要详细
黄涵,女,1966年出生于江苏,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65438-0988,学士学位。1991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社会心理学硕士;200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心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开展了《当代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妇女的生育欲望》、《当代中国人的相对剥削感》、《农村热点问题乡镇领导访谈》等农村研究。2001-2002年独立完成江苏省十五计划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民对城市的认知”。职业抱负:以学术服务底层。代表作:《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计划》、《高绩效中层管理》。
采访纪录片:
志愿者:黄老师您好,我们是南开大学校友志愿者。作为你们的弟弟妹妹,很高兴有机会和你们面对面接触,了解你们毕业后的南开经历和工作经历。
黄老师:见到你我也很高兴。
志愿者:我们很想知道你为什么选择在南开大学学习社会学。
黄老师:我们能说什么呢?这应该算是某种缘分吧!当时南开的招生老师和我们学校有联系,想在我们学校确定一批优秀考生。我父母是江苏人,但因为在部队工作,我从小在新疆西北长大。大学的时候,我希望有机会去华北的北京和天津看看。说到专业,我当时真的没有报考社会学,因为社会学才第二次开始招生,不懂。我报的学校都把语文和历史报成了第一和第二志愿,但是我报南开的时候被分到了社会学系。记得当时社会学系的分数要求挺高的,仅次于管理学。
志愿者:你觉得你在南开的四年学习生涯富有成效吗?
黄小姐:收获很大。可以说,在南开的四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最辉煌的时期。当时高校的政治文化对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学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意识到人生必须要有一个理想,这个理想要宏大,要与社会相关。在那里,我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志愿者:从你的话语中,你可以感受到南开对你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黄老师:没错。
志愿者:能说说你当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吗?
黄老师:那是因为大家学习都很努力,学习氛围很好。至于我,我觉得我学习很努力,很享受学习的过程。我觉得很开心很幸福。这种感觉有几个原因:一是知识本身的魅力。高中阶段虽然主要面对应试教育,大量的精力忙于应付考试,但学习的热情并没有被扼杀,阅读的兴趣依然相当浓厚;第二是老师的魅力。我记得一位名叫杨桂华的老师。她非常敬业,善于教书育人,把哲学带入生活,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她上完了一学期的课,我却想再听一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范曾教授,他为南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还在筹备学校的东方艺术系,他通过学校做了一系列东方艺术的讲座。此外,如盛宗国的小提琴,上海诗人徐钢的诗,刘的的报告等。,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感觉人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还有就是个人性格。
志愿者:除了学习,你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吗?
黄老师:很多!学校运动会、文艺晚会、班级联欢会、为“十一”集体跳舞、朗诵《告别剑桥》都很有意思。我当时也加入了学校的“心理协会”。
志愿者:可以想象你当时的大学生活很充实。我们知道你毕业后去了江苏省委党校工作。你能告诉我们你现在工作单位的性质和你在做什么吗?
黄老师:好的。党校主要是培训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地方。各级领导干部除了在党校学习一些实时内容外,在上岗前、上岗前、提拔前也要在党校学习。目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学校分为十一个教研室。我是公共管理系的行政老师,主要教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课程。
志愿者:你认为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如何协调和处理与其他部门同事的关系?
黄老师:因为我是教研室主任,所以在和其他部门的同事打交道时,经常是代表一个部门而不是个人和其他部门联系。当然,这种部门之间的交流,本质上是一种私下的交流。我认为学会做人很重要。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要能够克制个人兴趣,学会帮助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我认为这是一个普遍真理。
志愿者:作为一个有经验的人,你对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有什么忠告?
黄老师:学习真的很重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现在的教育重在功利,但我觉得每个大学生都要注重自己文化的积累,一定要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培养一种气度,一种氛围。
志愿者:你对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有什么忠告?
黄老师:现在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和生活阅历都比较欠缺,有落差。我觉得每个大学生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做人,一定要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态。其实大多数人都做不出大的成绩。更多的时候,人要接受平凡的生活,但又不能安于平庸。同时,大学生也要学会区分职业追求和精神追求。一方面要重视工作,毕竟它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一碗饭”,但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它看得太重。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物质追求是为了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总之,每个人做事都要抱着一种认真踏实的“入世”精神,但同时也不能放弃学习和精神追求。
志愿者:听了你的话,我们这些同学真的受益匪浅。谢谢你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
黄老师:不客气。我也很高兴有机会和我所有的弟弟妹妹们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