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简介

有两个周立波。

周立波,1967年4月22日出生,1981加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滑稽界资深人士周柏春。成名于80年代末,其表演风格独特,融合了各派冷面和搞笑面,又不失人文才子的调侃和嘲讽。近年来,为了扩大自己的局限性,周立波去了海外,通过商业和出国,但他始终关注的是表演艺术。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这些年积累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一直在督促我寻找一个新的可以表达现代海派演艺文化的切入点。机会来了,我会再次站上舞台。果不其然,2008年底,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笑三十年》《为大上海而笑》在上海引起强烈轰动,一票难求。其艺术形式是原汁原味的海派脱口秀(不同于靠色情段子的肉式脱口秀),一个人,一个提醒夹,一把椅子,将以上海话脱口秀的形式表演2小时。

1990,23岁的周立波因为误伤了当时激烈反对他恋爱的女友父亲而被判刑,被迫离开舞台,在漫画圈引起了不小的遗憾...

谈及那次差点颠覆他艺术生涯的“意外”,周立波说:“经过种种误会和波折,我和岳父已经握手言和了。毕竟我和我老婆是真心相爱的。时至今日,我们还在照顾岳父。”而周立波夫人也从未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周立波有才华,有担当,过去只是一场误会。”

近年来,一直在海外和国外,但他一直对舞台艺术感兴趣。在前辈、严顺开以及好友关、的鼓励下,他终于鼓起勇气再次走上舞台。当年被称为“上海小丑”的周立波已经十多年没有出现在舞台上了,但他的风格并没有减弱。他告诉记者,虽然这些年他没有机会站在舞台上为观众表演,但骨子里的幽默感是抑制不住的。

曾参演长篇电视情景喜剧《在家更烦》,饰演周父母,与吕梁等人合作,有精彩表现。

主要性能:

2006-2007年海派清口(兰新大剧院)

2008年底至2009年初,《谈笑风生三十年》(美琪大剧院)

2009年5月-今日笑谈大上海(美奇大剧院)

周立波的表演亮点

带着一个小开叉头、一套像样的西装和几瓶矿泉水,周立波没有换衣服和休息。他一个人,一张嘴,一个提醒夹,撑起了一个台湾学校的演出。他的单口相声既有传统噱头,也有更时尚的段子;有脱口秀,有才艺展示,有短信互动。他谈爱情,谈婚姻,谈家庭,谈事业,谈财富,常常不经意间穿插着不可思议的一系列噱头,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与观众的聊天中。喜剧大师周柏春去世后,他以栩栩如生的模仿让观众领略了大师的风采。在股票暴跌和次贷危机之后,他还推出了金融专场《我为钱疯狂》。

周立波承认自己的原创有评书和小品的影子,也有脱口秀和独角戏的特点。比如,得益于“新武器”多媒体的加入,上海电信博物馆里发现的草绿色旧军装、喇叭裤、爆炸头、老式公用电话、砖头手机,以及“有车一族”收集的自行车票,都重新出现在舞台上。他自豪地说:“我就是想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搞笑的艺术魅力,纠正一些同事把低俗误认为亲民的误导倾向。”

此次专场的艺术总监关认为,话剧舞台上从来都是一张张严肃的面孔,而的东西却很轻松。“很多小时候很少吃的油条、油筷子、麦精之类的普通东西,在他嘴里说起来都很有意思。可以说在别人心里,调动大家的* * *。”著名京剧演员关对媒体说,他们做过统计,一场演出有500多次笑声,200次左右掌声。

周立波的杀手锏是“宣扬狭隘”。当他20年前出名时,他总是一张臭脸。几句话就能逗乐观众。他的手法独特,表演和谐娱乐,台词充满海派思维,想象力丰富。比如“去年股市脑充血,瘫痪了”;“30年来,少了两个轮子,多了四个轮子。过去,是一个大家庭乘坐出租车,但现在是零售出租车”...在他的口齿滚动中,在各种贴近时代的趣闻轶事中,观众怀旧而有所悟。专家称赞:“充满笑点却又充满哲理的噱头,不再是过去普通人的滑稽动作,而是进入了一个既适合老上海人又适合新上海人的大滑稽境界。”

经典台词:

你必须像容忍你的领导一样容忍我的无知。我不是说领导就一定无知,无知的基础是领导。

说实话会得罪朋友领导,说假话会得罪自己。

一个人一定要有法律观念,懂得保护自己。当然,如果你懂法律,你就不会犯法,这是一种浪费。

还有一个、、、、

(1908—1979),原名周,,又名周。湖南益阳人,中共党员,中国杰出制片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译家。1908年8月9日,周立波出生于宜阳县登石桥清溪村(今赫山区)(对于家乡,他曾写过一首诗,“清溪无溪,岭路草惨。”山坡上的树在风中呼啸,村外的机车在鸟鸣。1924年秋,考入长沙省立第一中学。在王、、徐特立等老师的影响下,他追求进步,热爱新文学。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他辍学回到县城,在一所高中教书。1928年春,应(周扬)从周一到上海,后考入江湾劳动大学经济系学习,参加革命共济会活动。1930年春,因散发传单被学校开除。不久回国,开始从事文学写作和翻译。1931,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神州国光社做校对员。1932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入狱。1934 7月被取保候审。此后,他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5 65438+10月加入中国* * *产党。他负责编辑左联的秘密刊物,是左联的成员,也是时事新闻副刊《文学周刊》的编辑。他积极从事左翼文艺运动,翻译了近百万字的《处女地》和《秘密中国》。周立波作品封面

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和晋察冀边区从事抗日战争工作,任战地记者,撰写报告文学和杂文。1938年冬,赴湖南沅陵参加地下党领导,参与编辑《抗战日报》。1939五月由周恩来调到桂林,任《王久日报》编辑,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筹备委员。同年65438+2月到达延安,任鲁迅文学院编译部主任、文学系教员。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文化救亡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延安分会主任。1942参加延安文艺论坛..1944任解放日报副刊部副主任兼文艺副刊主编。同年冬,任八路军南下第一支队司令部书记,随军南下。65438年至0945年,侵华日军投降后,任中原军区七七日报社、中原日报社副社长。1946后调任东北,先后任中共中央宣传委员、松江省委宣传部部长,参加土改运动,主编松江农民日报。1947年开始写他最重要的作品《风暴》,1948年调任东北文联文学战线主编,1949年7月当选全国文联、全国文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沈阳鲁迅艺术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国务院文化部编辑室主任、湖南省文联主席、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并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文学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湖南文学》主编。 周立波作品封面

他的长篇小说《风暴》和他参与编剧拍摄的电影《解放中国》先后获得斯大林文学奖,《湘江之夜》获得全国短篇小说一等奖。周立波也是一位杰出的社会主义乡土文学作家;1955年至1965年回乡创作长篇小说《山居巨变》和20余篇乡土短篇小说,开创了乡土文学的新题材和新风格,与同时期著名作家赵树理享有“南周北赵”的美誉。1979年9月25日,周立波同志因病在京逝世。出版有《周立波短篇小说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文选》、《荔波文集》。周立波同志在革命文学的道路上,做了40多年的作家、学者、战士。他一生创作了300多万字,作品思想深刻,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以真挚的笔调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进步,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暴风雨

《风暴》是反映土地改革的经典作品,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并驾齐驱。故事以中国东北松花江畔的一个村庄袁茂屯为背景,描绘了土地改革的新篇章。

革命斗争的壮丽画卷,表现了中国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冲破了几千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热情歌颂了中国农民在* * *生产党的领导下,冲破封建罗网,奔向解放道路的革命精神。1948年完成小说《风暴》创作,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三等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赵玉林、郭全海和老孙头。小说描写了东北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到1947的土地改革全过程。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赵玉林为中心,展现了袁茂屯农民反抗恶霸地主韩老六的斗争,以赵玉林在与土匪斗争中的英勇牺牲为结尾。第二部,一年后,队长肖率队重入元茂屯,扭转屡屡不利的局面。主角是郭全海,他带领农民继续了等人未竟的事业,与汉奸地主杜进行斗争,最终巩固了胜利果实,并率先加入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小说在广阔的背景上,深刻展现了解放战争时期广大解放区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的真实面貌,热情歌颂了党领导下的农民推翻封建主义的风雨飘摇的革命斗争,从而告诉读者,土地改革不仅铲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面貌。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各级农民的阶级意识,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一些先进的农民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 * *生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打破了封建陷阱,正在向解放大道快速奔去。

农村的巨大变化

山村巨变(漫画)

农村的巨大变化可以说是《风暴》的续集。虽然一场是关于东北的土地改革,一场是关于湖南农村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它们是中国农村的两场“风暴”。小说聚焦于一个僻静的山村,以及农业合作化运动引起的深刻变化——私有制的经济基础、旧的社会习俗、家庭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都在短时间内被连根推翻。作者以细腻的自我批判,塑造了几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革命干部和农民形象。其中,邓秀梅、、陈、盛又廷等。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著名漫画家何有志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漫画也是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