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国藩日记的思考
曾国藩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性格沉重,有耐心。占星学认为,这是金牛座等“土象星座”的特点: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适合需要顽强毅力和长期努力的工作。
但曾国藩的生日说明他其实是射手座。射手座有什么特点?据说他“像风一样自由”,性格外向,坐不住。曾国藩年轻时也不过如此。他是一个非常喜欢交朋友、旅游、聊天和开玩笑的人。
当时曾国藩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爱看杀人。曾国藩住在城南菜场附近,这里是清朝的刑场。于是曾国藩时不时和朋友们去看命案。
其实,刚到北京的曾国藩,不仅心胸狭隘,庸俗不堪,而且性格上也有很多缺点。
曾国藩性格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静不下心来,生活无规律。
第二个问题是自大,修养差。他是同学中唯一的秀才,又点了翰林,难免觉得自己了不起。在北京的最初几年,他经常与人发生冲突。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刑部部长郑小山,因为一件事吵了起来。他正要开始在桌子对面工作。大家扯开后,指着对方的鼻子互相咒骂。
第三个问题是“虚伪”当然,这种“虚伪”不是指他有多缺德,而是指他和普通人一样,在社交场合容易说好话,喜欢说大话,不懂装懂。
除了以上三点,曾国藩认为自己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必须改正,就是“好色”,爱看美女。比如,有一次他在朋友家看到一个家庭主妇,“盯着她看好几眼都不礼貌。”
今天看来,有点可笑。血气方刚的他,自然会看上美女。这只是正常的本能反应,但在当时,曾国藩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欲望,尤其是在青年时期,这是一个人最追求完美的时候。三十年是曾国藩生命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决定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下定决心要学做一个“圣人”。
所谓圣人,就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实践了解了自然规律,掌握了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这样,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妥当的,他才能治国安邦,造福于民。而我做出了贡献,做出了声明,这是不朽的。
这是多么宏伟的设计啊!
曾国藩三十岁就把人生目标定义为“圣人”。“不是圣人,就是禽兽”,也就是说,我只有一个选择,要么做一个无知者,要么做一个圣人,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道光二十二年(1842),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一封信中说,他已经拿定了终身。他说:
君子之志,也是人之事,物之量也,有内圣外王之业,然后不计较父母之命,不愧为天地完人。
这是他给自己定下的“一生尺度”。他认为,这个目标实现了,其他目标自然也会实现。
重塑的开始:写日记
志向很高,但是怎么做呢?曾国藩学做圣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记日记”。
曾国藩问大学者唐鉴如何管理自己?唐建告诉他,最重要的是每天写日记。这是成圣的基础。曾国藩起初不明白。因为他以前写过日记,所以他觉得写日记并不重要。
我们翻开曾国藩早期的日记,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都记不清楚,问题很多:
第一个语无伦次,不能一直坚持下去。现存最早的曾国藩日记,已保存近一年。从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到当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中断。曾国藩说,这是因为他“把日记错放在箱子里,不能一天一天拿出来随意记录”。这个借口显然很牵强。
第二个问题是记日记当流水账,往往一整天的事情都是一句话记录下来的。比如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二十七日的日记里有六个字:“沈明福请你吃饭。”五月初九,日记里有五个字:“留在轩叔家。”敷衍了事。
第三个问题是,日记里要求自己的事情,你做不到。
唐鉴告诉他,日记不是这样写的。写日记最重要的目的是反思自己。每天晚上,唐建都会保留几条自省记录来监督和规范自己。即使在路上,或者有什么急事,这个规律也不会被打破。
首先,写日记应该被视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应该以尊重的态度来写,因为这体现了一种真诚的态度。
其次,日记的作用是“研究几个”,也就是细节,就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每个细节改变自己,而不是轻轻滑过细节。
于是,曾国藩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一日开始写日记。仔细过一遍自己一天所做所言,然后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从痛苦中清醒过来”,记录下来,深刻反思。
他在日记里描述了他和郑小山打架的经过,然后分析了一下。虽然两人都有不对的地方,但是圣人教导他要从自己做起,尽早改正,他意识到了马上就改。于是他放下笔,马上去找郑小山赔罪。郑小山也很感动。原来是两个人都有错。结果曾国藩主动道歉,于是两人举杯,和好如初。
在日记中,他还对自己爱犯的“不真诚”、“虚伪”、“夸张”保持高度警惕。他反省道:“我病得很深。我说的孔子所谓的巧妙指挥,孟子所谓的诅咒是什么意思?.....试着把这个想出来讨好人。是绅士吗?女的是不是小人?”换句话说,自吹自擂正是孔子所说的“巧妙指挥”,是小人的行为。曾国藩反思,批评家夸人谨慎,才会让人把自己的话当真。
至于禁欲,他也用了不少心理能量。一旦他动了心,多看了那位美女一眼,回到家就立刻写了下来,并痛苦地自责。
事情必须被刺激和强迫才能有所成就。
圣人的标准真的是出神入化。它要求人每一分钟都要与自然作斗争,真是一针见血,剜心,所以很难坚持,但曾国藩坚持了下来。为什么?
道光二十二年(1842)10月1日以后曾国藩写的日记,和微博里现代人写的很像。我们知道,一条微博就是一百四十字,曾国藩的日记也不长,一天也就一两百字左右。关键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让朋友看一遍,让大家提意见,就像今天微博下面的跟帖。
你为什么把你的日记给你的朋友看?因为外力远大于内力。事情必须被刺激和强迫才能有所成就。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自我监督存在盲点,不容易彻底,但每个人都有自尊,所以通过朋友和老师来监督自己往往是最有效的。
曾国藩一生坚持这个习惯。后来他离京带兵出国,定期抄日记,寄回老家给兄弟、子侄看。一是给他们树立榜样,二是让他们自我监督。就这样,通过记日记,曾国藩的性情和习惯在一天天变化。
在学圣的道路上,曾国藩的第一个成功就是戒烟。
曾国藩抽了很久的烟。湘中烟味道很辣,劲道十足。当他学习的时候,他总是整天粘着烟斗。在他三十岁之前,他两次试图戒烟,但都没有成功。
在决心洗心革面后,曾国藩发誓戒烟:“客人去了之后,我天天发呆。因为我吃的烟多了,我发誓再也不吃烟了,因为我毁了我的烟袋。”再吃烟就开悟了!"
戒烟多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戒烟的第二天,曾国藩就开始无主流浪,坐立不安。说你像“失去乳房”。把戒烟比作给婴儿断奶是相当准确的。
但就像曾国藩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一样,一旦下定决心,他就从不屈服。他再怎么痛苦,就是不愿意再碰烟具。一个月后,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戒烟了,就一个月。现在是倒霉的一天!”
曾国藩一生以戒烟成功为荣,并以此为榜样教育子女。多年以后,他作为“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的例子向弟弟提起。